2019年5月27日下午14时,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彭兆荣教授应菠菜担保评级网址(语言文化中心)的邀请,在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作了《比较:文在多元样态中》的精彩学术讲座,菠菜担保评级网址师生及部分其他学院员工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菠菜担保评级网址副经理乔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彭教授先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进而引出本场讲座中涉及的两个话题:“比较”与“文学”。指出今天所讲的“比较”、“文学”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定义,而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扩充其内涵,形成新的认知方式,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从追随西方影响、平行研究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他从古今中外梳理了学科分类和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大学学科细致化分类的局限性,结合自己多年的跨学科研究生涯得出“比较文学研究实现学科整合、交叉、协作和协同已经不是一种理想,而是生死攸关的关键”这一结论。
接下来,彭教授从“比”的会意造字法谈起,认为“比较”是以二人对照为前提的自我认知方式,是“生境之常态,认知之逻辑、知识之镜像”,所以在全球化文化大融合时代,人类学研究者的首要任务便是守护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他通过列举自己从事瑶族文化研究三十年中的亲身经历提出文化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理念,强调不能以短暂的价值观去衡量所有的事情,做任何研究都要拥有“比较”的思维。接着,彭教授通过比较英文“culture”和中文“文化”的造字理念与字义,指出西方文化重在培育人才而中国文化是沟通天、地、人的渠道,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集中体现。强调中国的文化是“大文化”、“大文明”,不仅仅是文学,而是天文、地理、生物、艺术等学科共同构成的复杂综合体,学者研究文化应“通而观之”,不能只局限于深挖一个领域。
随后,彭教授进一步论述了关于比较文学的三个重点问题:第一,比较文学的人学谱系。彭教授认为“文学是人学”应化为学者们的自觉行动,人类学与文学的链接和网络关系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新景观,文化人类学正以“新知识体”的多种实践形态回归到“文明的日常”。第二,比较文学的族群单位。彭教授赞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念,以族群为叙事单位能够将“比较性”推到更多维的语境中,因此,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多元发展,同时也要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三,比较文学的表达范式。彭教授提倡比较文学表述范式的多样性和多元表述的回归,从文本到无文字形态,从研究物证到多重证据分析,当代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在不断扩展,他鼓励青年本着学术自觉的理念,通过努力探索学脉分布,形成学者群体,建立特色地缘学派等方式开辟比较文学的大格局道路。
讲座最后,彭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针对同学们和教师们的疑问进行了全面的解答,探讨了比较文学学科在未来的大发展趋势以及在旗下产业中如何引入人类文化学研究思路并开展田野调查等问题,彭老师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在座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彭兆荣,江西泰和人,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草案特别会议”中方专家组成员。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在2016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位列民族学排名第2位。彭兆荣教授在国内率先倡导人类学与遗产研究、旅游人类学、饮食人类学、艺术遗产等新兴及应用学科领域的探索,其中《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等为这些方面的代表作。彭教授主编了“乡村振兴之重建中国乡土景观丛书”,“人类与遗产”、“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文化遗产教材丛书”等6套丛书,出版专著20多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彭兆荣教授还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课题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价值体系的声音和样板,积极展开与美国、法国、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学术交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达70余人,均成为各高校或研究机构青年骨干。